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童年回忆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童年回忆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看到这个问题,眼前立刻浮现一个画面,那是在我十岁时送我妈的亲姐姐(我管她叫大姨)到火车站时的场景。她拉着我的手哭着说:“莲,我走了后你要学会照顾你妈,她身体不好要加强营养,记住,有好吃的一定先给你妈吃。”我使劲点点头说:“记住了”。
大姨年轻时丈夫就死了,我三岁时她就跟随我家到了太原,一直照顾我家的生活。当时我妈得了肺结核病,大夫说一定加强营养。那年头这个病是能要命的。爸爸什么时候也都是照顾妈妈。
我家每天订牛奶半斤,每天我负责给妈煮牛奶,站在火炉子前闻着奶香味儿,从不敢偷喝一口,奶煮好了使劲抿着嘴给妈端过去,后面还有弟弟跟着要喝奶,妈有时给弟弟喝几口,我赶紧躲开,我牢牢记着大姨的话,好吃的给妈吃,妈要是结核病走了我们就没妈了。这个记忆渗透到我的血液里,融化成一种责任。
我的两个弟弟比我小六岁和十岁,1966年我小学毕业赶上文革学校停课,我就每天在家带弟弟做饭干家务。那时我上面管妈下面照顾弟弟,这些压力和责任伴随着我的童年。
成家后的几十年里,只要有好吃的,我肯定还是先送到妈家,当忘不了的记忆成了习惯,这时责任就永远是你的了。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我始终照顾我妈。她一直都是身体不好,到现在89了还是选择和我生活。
我觉得“孝顺老人”的观念是要从小培养的,等大了靠讲道理是行不通的,一定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当长辈是弱者的时候,小小年纪的你也会变得强大,潜意识里的能力就会激发出来。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从小对子女的教育。
谢邀请!题目是你们的童年回忆,有哪些画面是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肯定有啊!记得那一年我六岁,搬家了,不知道去哪里玩,回去的时候找不到家,也不知道找了多久,回到家我坐在凳子上大哭,母亲问我怎么哭啦!我委屈的告诉母亲我找不到家了,到现在我都无法忘记自己那么认真坐在凳子哭的样子。还有一年我大概是九岁,二姐刚刚结婚,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还是自己凉鞋破了,记得是夏天,我赤脚从郊区走路到刚刚新婚二姐城里的家。那一年我二姐也只有20岁,看到妹妹的我光着脚丫子,记得二姐心疼的眼神,看到我立即带我到百货大楼买了一双新凉鞋。记不住那时我的心情是开心还是悲伤,只记得二姐心疼的眼神,那一年好像是1972年,现在回想起来 ,都不知道一个九岁的小女孩是如何在炎炎夏日,光着脚丫子通过滚烫的柏油马路和水泥地板砖桥,走到二姐家的,每次回忆起这一幕我鼻子是酸的眼泪汪汪。真是可怜那一天光脚丫的自己。到现在都不记得我到底是为什么光脚丫,因为在我记忆中我童年还是蛮幸福的,不可能没有鞋子穿啊!童年的回忆数不胜数,让我回忆起来依然记忆犹新,铭刻心里。谢谢有缘的你看到这里,辛苦了。祝大家晚安!好梦连连![祈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玫瑰]
那天是奶奶的生日,家里来了很多亲戚,其中有好多孩子。午后奶奶给孩子们分糖果,我兴致冲冲地挤到最前面,可是到最后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被分到。我很委屈,随口就喊出来:“我为什么不分给我?”这时妈妈冲到我面前,抱起我就往外走,眼里含着泪。后来我才知道,我是个被抱养的孩子,因为我不是奶奶的亲孙女,所以一直不被待见。
我的童年发生在买什么都需要票证,住院全是公费,看电影都成为奢侈的时代。以下就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几个画面:
记忆中妈妈总嫌我们长得太快了,一个人每年一丈五尺布票还不够给一个成人做一身衣物,何况家中还有三个嗷嗷待吃的半大孩子。夜里醒来经常看到妈妈为我们缝补衣服纳鞋底的身影;每个月供应的粮食不到月底米缸就空了;想吃肉那得等月底用肉票半夜去排队,因为缺油荤每人每月的半斤肉票必须得买肥肉,只有早去才能抢到!不然买了瘦肉回来还要用油去炒呀。
七岁的时候我患了急性肾炎住在医院里,那时候谁家不是好几个孩子,父母上班根本没有时间去陪孩子住院之说。因为住院不要钱,饭钱都是一星期一定先交好了,多少我记不清了,反正很便宜。我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呆在医院里,每天吃药打针量血压表现很乖。因为肾性高血压我吃的饭菜几乎没有盐,很羡慕其他小朋友吃的淋了酱油的蒸鸡蛋羹,眼巴巴地吞口水。我一个人在医院儿科住了整整半个月,最后自己出院乘公交车回家了。
看电影更是件天大的喜事,社区通知栏上一大早就会贴出告示,我们早上去上学就搬好长蹬摆在银幕前,晚上简单吃点饭就直接去等侯着。因为单位很多,一部电影要轮着放映,有时候轮到我们已经下半夜甚至凌晨!值班司机马不停蹄不厌其烦地一趟地跑片子,把人家刚放完一卷的片子拉回来,再把上一卷交给另一个单位的人。可能是年代久远了,许多电影我只记得片名及大概情节,但是有一部阿尔及利亚电影巜宁死不屈》里有一句台词我一辈子不会忘记,那就是"打渔这个倒霉的行当,穷得连根上吊的绳子都买不起“!
我的童年不富裕,物质上很贫泛,但精神上很快乐!相信与我有共同经历的同龄人也有同感吧!
我的童年
记忆一
很小的时候,寄居在舅舅家,是姥姥带着我的。所以,每当父母回家来看我的时候,我是那样的羞怯,欲迎还拒。爸爸喊我去他的身边,而我却越喊越远。等到他不再喊了,我反倒蹭着蹭着到跟前偷偷看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留守儿童”的通病,但是我有。
记忆二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留在舅舅家这边上学,那时候信息闭塞的农村孩子对于外来的信息知之甚少。我姓朱(爸爸来自安徽寿县),便是一个奇怪的姓,因为这个镇上没有这样的姓,因此这群孩子们便给我起外号:“猪唠唠”,甚至欺负我,有一次竟把我推到路旁的坑里。我哭哭啼啼的跑回家,表哥对我很好,一气之下便去揍了欺负我的那个男孩子。自此之后,没人再敢欺负我了。
记忆三
小学二年级放假了,舅妈在我面前常常念叨着:“你爸妈怎么不接你去西安上学呢?”孩提时的我还不懂得人情世故,便将这话传给妈妈,爸爸妈妈便了然于心。于是,三年级便来了西安。刚入学的我一点儿也不习惯,本就性格内向的我也没少受欺负。更因为语言习惯的问题,让我更加不敢开口。一次,与较为说得上话的同学聊天,竟把“鞋子”说成“hai”,就让他们笑了好久。这件事至今记得。
记忆四
小学三年级正式上课了,英语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更何况,老师的布置的作业竟然要求我们在家听力并做练习册。那时候我家还住在城中村租住的房子里,压根没有录音机。于是,我跑了好几个同学家,竟四处碰壁。尤其是去找一个在我看来还比较要好的同学家,被她母亲拒之门外。那时的我,倍感委屈。后来,也因此,爸爸妈妈省吃俭用给我买了录音机。
记忆五
小学四年级的开学,爸爸妈妈没钱交学费。就在开学的当天,妈妈四处求人,借了钱给我交了学费。那时起,便知道了钱来之不易。
记忆六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位同学在下课时间与我聊天,聊她的心事儿,还记得我问她为什么与我说,现在还记得,是因为我不爱说话,不会把这事儿告诉别人。那情那景,现在还记得。
记忆七
……
说起冰糖葫芦,磨剪子戗菜刀,一种久违的亲切涌上心头,这些都是70、80后的“大龄青年”童年生活的记忆。
那时候,入冬以后,大街上会迎来一些走街串巷卖冰糖葫芦的人。他们推着自行车,一根锄杠粗细的木棍在自行车的横梁和三脚架的斜杠处上下绑着,木棍上方约40厘米左右的地方,捆着一圈儿胳膊粗细的谷草,谷草用布包着,周围插着冰糖葫芦……每当“冰糖葫芦!冰糖葫芦!”的叫卖声从街上传来,一些小孩子在家里就坐不住了,他们拿出平日里卖塑料鞋底,卖铁丝头的钱,或跟爹娘软磨硬靠要几个零钢镚,买回冰糖葫芦……孩子们吃着成串儿的冰糖葫芦,嘴角处还淌着糖汁儿……
磨剪子戗菜刀,孩子们不咋关注。每当大街上响起“磨剪子来!戗菜刀!”的吆喝声,都是大人们走出家门,有的拿着剪子,有的拿着菜刀……“磨”,就是把剪子或者菜刀拿到磨刀石上磨,这个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戗”,需要用特制的工具——“铲子”。“铲子”不大,但是异常坚硬,“铲子”镶在一根铁棍上。工作时,师傅手持铁棍两端,先在剪子或菜刀的“刃”处,用“铲子”“戗”,就好像木匠推刨子一样的动作,然后,再去“磨”……人们有的在一边叼着旱烟袋抽着烟,有的看着师傅们娴熟地“磨”或“戗”。有时,赶上活多,人们往往还要等上一阵子。
当然,那时候的记忆远不止这些,吃爆米花、修理收音机、修罗筛子、修水桶、修理缝纫机……每当想起这些,人们的记忆还是那样清晰。
岁月悠悠,多年过去了,每当听到大街上传来卖东西或修理东西的吆喝声,“大龄青年”们都会想起吃冰糖葫芦和磨剪子戗菜刀等往事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很开心回答这个问题,好像眼前立刻就浮现了很多儿时的场景,香喷喷的老面包,哥哥自制的酸甜可口的汽水,挎着篮子采猪食……不胜枚举,感觉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
我是69年腊月出生的,是家里的老小,上面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小时候的我很乖巧,学习很好但手很笨,什么游戏都不会玩!看着周围的小伙伴跳绳,chua子,玩pai子,玩得可好了,可我都不会,就只好在旁边看着!不过我学习好,所以小伙伴也喜欢和我玩的!
童年印象最深的是供销社的老面包,油旺旺地,皮烤得焦黄的,远远就飘着香味!记得一个是二两粮票,一角钱,只要到了,我就会立刻找老妈要了钱去买个吃!那个香啊,那种满足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因为是老小,又爱哭,所以哥和大姐都不惹我,只有二姐,因为只比我大三岁,我们两个总打架!有一次老爸给买了两个圆规,她的是自动的,我的不是,她还来气我给我炫耀,我就开始在屋里哭,没办法我哥过来了,给了我5角钱,让我再去买了自动的圆规,我才委屈地住了口,[害羞]。小时候真的很娇气的,刺玫花刺可以扎进指甲里,高粱米粒把脚底咯得流好多血,大姐她们现在也经常笑话我!
小时候老家的天很蓝,水特别清,水里的鱼很多,记得有一年发大水,冲上来好多鱼,当然那时候都是野生的鱼,没有人工养殖的!还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小伴去采猪食,在山脚下正要走,突然从山上滚下来两块大石头,吓得我们撒丫子就跑,心里还迷信地想,是不是来这里采猪食打扰了山神![呲牙],以后再也没敢去那地。
小时候的孩子没有什么玩的,不像现在又是电视又是网络又是4D,那时候偶尔会有公社的来村里放电影,老早地孩子们就带着小板凳去占地方了,甚至追到几里路外接着看!那会更没有游戏机没有手机,小人书都是金贵的,得大伙借着轮流看!
回想起来,童年的故事太多了,那个年代虽然物质是匮乏的,但大家日子都过得差不多,没有攀比没有压力,孩子们上学不上辅导班,也没有那么多作业,放学了就是去捡柴禾或采猪食,然后就是疯跑着去玩了,这些也是很多城里的孩子体验不到的!
童年是每个人最难忘最单纯的时光,但愿未来我们的孩子都能找回童年,找回孩提的快乐!别再淹没在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和各种考试中!请把童年还给我们的孩子们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童年回忆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童年回忆图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评论
一生嚣张
回复血压我吃的饭菜几乎没有盐,很羡慕其他小朋友吃的淋了酱油的蒸鸡蛋羹,眼巴巴地吞口水。我一个人在医院儿科住了整整半个月,最后自己出院乘公交车回家了。看电影更是件天大的喜事,社区通知栏上一大早就
初汐
回复银幕前,晚上简单吃点饭就直接去等侯着。因为单位很多,一部电影要轮着放映,有时候轮到我们已经下半夜甚至凌晨!值班司机马不停蹄不厌其烦地一趟地跑片子,把人家刚放完一卷的片子拉回来,再把上一卷交给另一个单位的人。可能是年代久远了,许多电影我只记得片名及大概情节,但
娇柔
回复眼泪汪汪。真是可怜那一天光脚丫的自己。到现在都不记得我到底是为什么光脚丫,因为在我记忆中我童年还是蛮幸福的,不可能没有鞋子穿啊!童年的回忆数不胜数,让我回忆起来依然记忆犹新,铭刻心里。谢谢有缘的你看到这里,辛苦了。祝大家晚安!好梦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