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悍将传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悍将传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前悍将传世天机城中一共11个建筑物,分别是天机殿,采集场,藏宝阁、军机营、神机坊、神工堂、炼丹房,乾坤阁等,建筑物是随着人物等级提升完成相关的任务后次才能建造的
分享了一篇电影推荐
【如果确实没有什么事情做了,来看看这几部电影吧 - 今日头条】×tamp=1567999862&req_id=201909091131020100260790182D095E13&group_id=6733364269905084935&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心理游戏》《海上钢琴师》《冲锋陷阵》《名扬四海》《放牛班的春天》《蒙娜丽莎的微笑》《霸王别姬》《闻香识女人》《天堂电影院》《艺伎回忆录》《香水杀手故事》《弱点》《灵魂冲浪》《廊桥遗梦》《肖生克的救赎》《阿甘正传》《本杰明·巴顿的奇事》又名《返老还童》《发条橙》又名《逍遥法外》《男人百分百》又名《偷听女人心》 刚才写完,发现超过20部了,很心痛地删了以下几部:《灵异第六感》《本能1》《梦旅人》《偷天陷阱》《黑天鹅》《盗梦空间》《当幸福来敲门》《摩登时代》等卓别林的代表作 《勇敢的心》《偷心》12年看了《和平战士》之后,这部后来居上,位列第一
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离间故事?
七十年代上演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其中就有一场戏杨子荣利用离间计除决了土匪栾平。
当时我军侦察排长杨子荣按照参谋长部署,通过土匪黑话的巧妙应对,顺利的打进了土匪窝威虎山,献给了座山雕朝思暮想的联络图,受到了座山雕的重用,被座山雕当场封为威虎山上的老九。
正当杨子荣策划利用百鸡宴来个里应外合端掉这个土匪窝时,突然山下被我军俘虏的栾平,越狱逃到了威虎山上。杨子荣曾经审讯过栾平,栾平会当场指认他是共军。怎么办……。
当时杨子荣急中生智,来了个离间计,利用他多智多谋的才能而巧妙的应对突发事件,硬是把栾平说成是共军派来的奸细,正当座山雕左右摇摆不定时,杨子荣趁机命令土匪把好上山口,把栾平上山时留在雪里的脚印扫除,以防栾平把共军引上威虎山,这几句话句句打动了座山雕的心,使座山雕对杨子荣深信不疑……。
杨子荣看到离间栾平时机成熟,想到必须尽快除掉栾平,以防后患。这时座山雕正好发令让杨子荣亲手枪毙了栾平。为日后解放军扫平威虎山清理了障碍。
历史上挑拨离间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今天正宗小酢酒历史小编给各位分享历史上最有名的,《三国演义》中一个挑拨离间的故事。
《三国演义》里,周瑜巧用反间计杀了精通水战的叛将蔡瑁、张允,也是个有名例子。曹操率领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统一南方。可是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可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曹操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就已经酝酿成熟了。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心中不安,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瑁、张允二人。于是蒋干对蔡瑁、张允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离间的故事,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了。
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表儿子降曹,无意之中帮曹操增添了二位水军都督,一位是蔡瑁,一位是张允。
曹军都是北方兵,不善水战。如果要同东吴孙权交战,那水军的战力就很成问题。蔡瑁,张允当上水军大都督,尽力为曹操训练水军,这让东吴大都督周瑜很紧张。
周瑜有勇有谋,想出了一个厉害的反间计,利用曹操帐下蒋干来东吴劝降的机会,让人假扮蔡瑁,张允来人,跟周瑜洽谈投降事宜,而且说话时故意让蒋干不小心正好偷听到。另一面,周瑜写了一封经过涂改的蔡瑁,张允来信,故意放在周瑜自已睡觉的案头,让蒋干意外地发现了,马上藏在口袋里,急匆匆下船回曹操那里去了。
曹操拿到信件大怒,马上叫来蔡瑁,张允,不由分说,喝令刀斧手推出去斩首。蔡瑁,张允丈二分不清头脑,还没有明白怎么一回事,人头就已经落地了。
事后,曹操知道自已上当了,错杀了二位水军都督,尽管懊悔不及,也无可挽回了。
间离计,孙子兵法有之。《三国演义》事例较多。王允献貂间离董卓与呂布的关糸。曹操间离韩遂与马超的关糸。最精彩的当数″群英会蒋干中计”,间离了曹操与蔡帽张允的关糸,后者被杀,操方知中计,悔之晚矣。
三国时代的蒋干盗书,
使吴国利用曹操之手,
除掉了叛将蔡瑁,张允,
削弱魏国水军战斗力!
为消灭叛逃空军败类,
我方对台采用反间计!
成功地利用台湾之手,
使该飞行员死于刑场!
有力震慑亲台飞行员,
而维护我军纪严肃性!
纳粹伪造苏联将军信,
靠斯大林肃反扩大化,
除去一批苏军的名将,
而利于德国入侵苏联。
挑拨离间,经常灵验!
反间之计,绝妙无比!
历史上是没有所谓“不败将军”的,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比如四大野战军司令员之中,彭总有陇东西府战役之挫,粟裕有南麻战役和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之败,包括林总也有四平街的两次不堪回首。总体而言,在较大战役中确实立于不败之地的,其实是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元帅。
(青年刘伯承元帅)
西府战役,彭总差点毙了擅自撤退的新4旅旅长,豫东战役第二阶段华野撤退北渡黄河时,纵队司令陶勇的回忆是“比长征还艰苦”,四平街就不用说了,让廖耀湘和陈明仁很是风光了一段时间。但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大型战役中,刘伯承元帅几乎没有什么严重的战役指挥失误,堪称不败。
许多军事爱好者忽略了刘帅在长征时期的重大贡献,作为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队司令员,刘帅始终率部担负开路先锋的任务,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与小叶丹结盟过彝区等等,刘帅都是在第一线亲力亲为。抗战爆发后,由红四方面军主力改编的八路军129师,以刘帅为师长不仅有政治因素,这位“军神”在长征路上表现出来的指挥艺术,也是加分项。
(抗日战争时期)
刘帅是战术大师,《亮剑》里的七亘村“叠伏”就是其指挥艺术的体现,再如响堂铺伏击战(干掉鬼子180辆汽车)、神头岭伏击战(歼灭鬼子1500多)、长生口伏击战都是他的战场佳作。129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时,只带了一个旅部、三个作战团(769、771、772)和一个教导团,所以陈赓将军386旅的所有大规模战斗,其实都是在刘帅的直接指导之下。
仅仅四个主力团的兵力,第129师用三年的时间发展到接近50个团(百团大战129师共出动46个团),开辟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能够成为几大军区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刘帅功不可没。其实晋冀鲁豫军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也是兵力最强的,野战军加地方部队有42万之多,只不过,只有四个主力纵队参与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另派往东北25个基干团)。
(解放战争时期)
上党战役、平汉路战役、定陶战役、鲁西南战役,晋冀鲁豫野战军驰骋中原大地,直接牵制着敌“郑州绥署”的全部和“徐州绥署”的一部兵力。在华东野战军最困难的时期,是刘帅率领改称的中原野战军拖住了邱清泉整5师、胡琏的整11师等王牌部队,使其不能经常性出现在苏鲁战场,而1947年8月千里跃进大别山,更是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在大别山区的斗争是中原野战军最艰苦的时期,刘帅指挥的四个纵队拖住了白崇禧指挥的33个整编旅,其中包括整11师和桂系第7军等精锐。国军在山东战场经常兵力不足,正是中野用巨大牺牲换来的,试想一下,如果这33个整编旅有一半能够增援山东,华东野战军不可能恢复和发展的如此之快(指七月分兵以后)。
即便是被白崇禧指挥优势兵力围剿期间,刘帅也没有出现过重大指挥失误,中野在频繁的战斗中虽然减员很大,但是并没有整建制损失的记录,这已经非常难得了。到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严重缺乏重武器的中野十几万人马,还能够包围住拥有12万大军的黄维兵团,这是何等的强劲?
“瘦驴要拉硬屎,狭路相逢勇者胜,拼光中野也是值得的”,这都是刘帅的战斗动员口号,马瘦毛长的中野在刘帅指挥下,配合华野取得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渡江战役后二野直插浙赣线,配合三野解放华东诸省(二野是战略预备队,准备对付可能的武装干涉的),刘帅兼南京首任市长,之后接到了经略大西南的任务。
(刘伯承元帅)
第二野战军仅以两个兵团为主力(陈赓兵团配属四野指挥),在四野和一野一部的配合下,以不到60万的兵力,全歼西南地区90余万残敌,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足见刘帅的大兵团指挥能力。回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战斗,刘邓大军几乎是无役不胜,这才是不败之将统领的百战之师。
天下大定后,西南军区司令员刘伯承请解兵权,转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致力于我军的现代化和正规化教育,其高风亮节和广阔胸襟, 实军人之楷模。
(刘司令员检查战士武器)
历史上确实有一些不败的战将,他们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面对变化莫测的战争形势,能够准确把握与应对,对敌军横扫千军如卷席。在共和国的开国将帅中,不乏这样的战神,如粟裕、韩先楚等等。
韩先楚一生立有三大军功,有“旋风司令”的称号,面对强敌,每每都能战而胜之,令敌人闻风丧胆,与他交手,如遇战神,或被歼灭,或者投降,或者逃遁,总之无胜算可言。
这样的战例很多,这里只介绍他是如何用木船击溃敌军舰,以少胜多,一举解放海南的。
1950年2月1日,渡海作战前敌指挥部在广州召开会议,研究攻打海南岛作战方案,叶剑英、邓华、赖传珠、洪学智、韩先楚等领导参加。会议决定:5月底完成渡海作战各项准备,6月份渡海登陆作战。
韩先楚保留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不在谷雨前的5天内即4月20日前发起进攻,就要往后再拖整整一年。理由是渡海主要是靠风帆船,应依靠谷雨前的季风过海。
会后,他召开40军党委会,提出要求: 6月份登陆作战的时间问题不传达,强调渡海时间只能提前,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在3月份前完成。
韩先楚给中央发电报说:“如果四十三军没有准备好的话,我愿意亲自带领四十军去过海作战”。 在获得中央批准后,他率部挺进雷州半岛,开始筹措船只,组织海战训练。
把守海南岛的是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字伯陵),他有19个师,总兵力约10万人,另以海军舰艇50艘、飞机45架组成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薛岳把它命名为“伯陵防线”,企图阻止解放军渡海登陆。
在攻岛作战开始前,第40军、第43军从1950年3月5日开始,已经成功进行了4次偷渡,共有8000人成功登岛,加上琼崖纵队的全力接应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为登岛作战创造了条件。
1950年4月16日晚,韩先楚指挥40军近2万人,分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出发,横渡琼州海峡。
4月17日,指挥木船打跑了敌军舰,抢到了海南岛临高角一带,他率先带头在敌火下涉水抢滩,战士们用身体给他做盾牌。
在琼崖纵队、先头部队和海南岛人民的接应下,我主力部队成功登岛。
当日凌晨6点,参谋长聂荣臻问韩先楚的所在位置,得知已经上岛了。聂荣臻舒了一口气,登岛就等于胜利!
面对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伯陵防线”防御体系,韩先楚发扬“旋风司令”的作风,亲率主力向敌纵深推进,在美亭、海口一带成功歼灭敌军主力。是役击溃敌守军3万多人,一部分残余力量逃往台湾。5月1日,海南岛战役胜利结束。
韩先楚立了这一奇功,避免了海南成为第二个孤岛。
粟裕大将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不败将军,虽然当年红十军团兵败于谭家桥,但当时的粟裕只是军团参谋长还不是军事主官,军队的实际上是由军团长刘畴西负责指挥,在伏击孤军深入的王耀武补充一旅时,由于军团长作战部署不当而且部队配合严重失误,致使伏击战演变成了一场惨烈的攻坚战,为怀玉山红十军团的惨败于埋下了伏笔。
谭家桥一役不久后,粟裕率领残余的部队转战浙闽并与地方部队组建了挺进师,从此独立开展了艰难的浙南三年游击战,多次粉碎了敌人的进剿,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粟裕才正式结束了艰难曲折的游击战生涯。而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不仅磨炼了粟裕坚韧的性格,也造就了粟裕过硬的军事本领。抗战期间,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等职,率部在苏中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而未尝一败,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粟裕军事生涯的辉煌点是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不少战役而未尝一败,能够彪炳史册的经典战例也不少,如苏中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中战役、淮海战役等等。其中,苏中战役可谓一鸣惊人,面对五倍于己的敌人,粟裕以超人的胆识和智慧迎难而上,在运动中不断地捕捉和创造战机,这也是粟裕高超军事艺术的体现,取得了七战七捷的完美战绩。战后,粟裕得到了苏中地区百姓的歌颂,赢得“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美誉,也从此开始,粟裕迈向了大将之路。
粟裕可以说是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和战术家,指挥作战有自己一套独特的风格,特别是捕捉战机和创造战机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在莱芜战役间,敌人重兵集团南北两路大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夹击方式,企图寻求与华野在临沂进行大决战。靠近临沂南线的敌人兵力过于密集,华野很难寻找到战机对敌人实施分割包围,而远在莱芜北线的敌人兵力较为薄弱。
此时的粟裕看到了战机,为了陷入避免被动,粟裕当机立断,决定至南线敌人于不顾,集中兵力迅速隐蔽北上,仅用了六十多个小时,以极小的代价,干净利落地围歼了敌人五万余人大军。而在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粟裕以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战机,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之势,围歼了孤军深入了敌人王牌部队张灵甫整编74师。
在解放战争中,粟裕指挥最艰苦、最复杂的战役莫过于豫东战役了。当时敌人在河南战场上有四个机动兵团,特别是邱清泉兵团和胡琏兵团实力强大,四个兵团控制着各个战略要道而且对对华野所在的鲁西南形成了合围之势,局势已经不利于华野了。而华野此时只有13个纵队而且兵力尚未集中,主力所在地背靠黄河地形狭窄,不利于开展大兵团作战。当时华野的目标是围歼邱清泉兵团,但是战机未成熟,打援兵力不足一旦作战进入胶着状态,华野立即陷入被动的局面。
题主的愿望非常好,希望看到我们心中完美的“战神”,但除非在极特殊的条件下,现实中不败将军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常胜将军大有人在,不败将军几乎不存在。
古往今来,大杀四方的“战神”,虽然有些人在史料记载中很难找到败绩,但他们未必就是不败将军。
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杀神”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多万,指挥作战大小数十次, 史料上也基本上找不到白起的败绩,他也成为人们眼中当仁不让的不败将军,但现在也有学者从六国中唯一有史料记载的《秦史》中,旁证白起在与赵国、楚国的交战中是吃过败仗的。
“战神”韩信在楚汉争斗中,叱咤风云,纵横捭阖,为刘邦建立大汉立下了不世之功,在记载他的史料中也很难找到败绩,但这也不能说他没有打过败仗,现在有人就找到了他在彭城被项羽打败,狼狈而逃的证据。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军收复失地,在与金军进行的大小数百次战斗中,基本上都大败金军,让其望风而逃,虽然最后功亏一篑,饮恨被害,但岳飞的战斗力和爱国精神是值得被人们永远传颂的。其实岳飞也有打败仗的时候,这在《金史》中有明确的记载。
在古时候冷兵器时代,尚难有不败之将,在近代的现代武器装备下,不败之将几乎是不存在的。
我们的开国将帅中,战功卓著的刘伯承、林总,粟裕都是其中的翘楚,但哪有没打过败仗的?刘伯承和林总在红军时期,胜败都是常事,在各自成为一路统帅后,刘伯承在安阳、巨野等战斗中都曾受挫,“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初也曾被敌人追着打。
四野的林总受打击的次数更多一些,在刚到东北时被杜聿明一直打到哈尔滨,另外在四平就吃过两次亏。
粟裕是我军少有的“常胜将军”,“粟司令打仗仗仗胜”不是吹的,但也有在南麻、临朐走麦城的时候。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不败的将军,也许也只有霍去病能当之无愧。这位小将军在有生之年数次出兵匈奴作战,全部大胜而归。封狼居胥,成为兵家的最高理想,而且并没有也任何史料中记载他打过败仗。
但他之所以能被称为不败将军,也是因为他在24岁时就英年早逝了,征战的时间很短。在给人们留下遗憾的同时,也或许成就了他不败将军的称号。
其实,无论是不败将军还是常胜将军,胜败都是兵家常事,因为战争的胜败是有多种因素形成的,有时并不仅仅是由军事主帅就能单独决定的。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悍将传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悍将传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评论
隔却山海
回复战军仅以两个兵团为主力(陈赓兵团配属四野指挥),在四野和一野一部的配合下,以不到60万的兵力,全歼西南地区90余万残敌,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足见刘帅的大兵团指挥能力。回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战斗,刘邓大军几乎是无役不胜,这才是不败之将统领的百战